在全球范围内的压力下,内塔尼亚胡依然坚持强硬立场,觉得自己有底气的以色列又一次做出了令人意外的抉择。
美国和盟友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已经很难掩盖出来。根据央视新闻报道,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的“老朋友”同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跟美国和以色列站在了对立的阵营。出乎意料的是,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强调了“绝不会成立巴勒斯坦国”的立场,并表示回到以色列后就准备做出回应,看看吧。再考虑到他接下来还要和特朗普会面,估计以色列方面已经相信了,自己能一如既往地获到美国的支持和庇护。
英澳等国的“转向”其实也算是打算搞点自己的小算盘,别看表面上他们和美国挺在一块,其实心里也有自己的算盘盘算着呢。
这些年,加沙那边的战事越发激烈,医院被炸、学校塌陷的场面每天都在社交平台上火热刷屏,全球民众的愤怒早就憋不住啦。
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有140个已经正式认可了巴勒斯坦国,剩下的那些西方国家再咋装聋作哑也说不过去呀,毕竟联合国大会投票都得尊重“多数声音”嘛,更别提在国际舞台上讲究“共识”了。
英澳还有这些国家都明白,继续硬撑着下去的话,国内那股汹涌的民意可就没法往下交代了,再加上议会里的反对党也会对这事死扣着不放,这事儿要是拖得太久,还可能拉低他们的支持率呀。
就拿英国说事吧,工党上台之后,本打算在国际上拼个“道德存在感”,之前对巴以冲突那态度还挺模糊的,现在加沙地区的人道危机闹到极致,真要是不表态,有点说不过去。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些国家也差不多,国内多元文化社区里,阿拉伯裔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要是政府还跟着美国一边倒,下一次选举估计得担心掉票啦。
再说了,西方联盟内部的裂缝可大了,这给了这些国家更多的自主权。美国虽然依旧是以色列最铁杆的支持者,可其他西方盟友们可不太乐意全部跟着华盛顿的节奏走。
尤其是随着美国外交策略的调整,这些国家都盼着提前做好准备,免得日后被套在美以联盟的战车上,动弹不得。
认可巴勒斯坦国,既算是一种对美国政策的“软反抗”,也是在为未来中东局势的调整打基础。
最终,经济和外交上的利益也是个挺重要的考虑因素,以色列那些极端做法让欧洲国家挺担心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会对能源安全、贸易以及投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与之相比,认可“两国方案”被认为是更稳妥的长远之策,有助于降低中东纷争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尽管西方直到眼下才渐渐意识到这点,特别是在加沙地区已经出现了惨重的伤亡之后,似乎有些晚了,但总比一直充耳不闻要好。
以色列这么“刚”到底有底气,主要是因为靠山坚实,背景背景实力强大,而对手实力相对薄弱,弱小的对手难以匹敌强大的支持,让它能稳稳地“硬刚”到底。
要是真的国际社会的“围追堵截”能让以色列认清问题,那巴以冲突也不会拖到现在。以色列之所以敢在国际上骂声连连还这么硬气,确实不是没有原因的,背后有它坚实的底牌撑着。
它手里握着两张“底牌”:一张是美国“没底线”的政治军事援助,另一张则是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技术优势。
咱先聊聊美国这边的“实在”支持到底有多厉害,联合国啥决议要威胁到以色列时,美国哪怕一张票都不犹豫,直接用上了自己那一票否决权,真是不给对手留点脸面。
以色列要武器儿,咱们美国立马送出最尖端的炮弹导弹,绝不拖泥带水;就算国际刑事法院发了逮捕令,美方也能帮内塔尼亚胡挡住,甚至还会反过头去批评国际刑事法院“越界”。
内塔尼亚胡那句“等我回国就回应”,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简简单单就是在打暗示:“有美国撑腰啊”——要是不靠美国的后盾,他哪敢这么猖狂?
说到军事优势,以色列可是中东地区的“技术大牛”,从预警机到高精度导弹,从空中战斗机编队到信息战全方位展开,都显示出他们装备水平甩开邻国至少一个档次。
另外,外媒“中东之眼”报道,前段时间因为卡塔尔遭遇轰炸而凑在一块的阿拉伯国家,在讨论要不要组建“中东版北约”时,因为“谁来当老大”的事,结果又闹得不愉快。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也给了以色列趁机狮子大开口的好机会,可谓是他们的一个小资本。
更要命的是,以色列自己内部的政治气候也在“左右”着决策,内塔尼亚胡自己贪腐案缠身,身边那些极右翼的盟友每天都在催他“扩大战果”,这么一来,他就只好用更激烈的手法来稳住底盘——反正先应付眼前的危机,其他的事儿以后再说。
以色列的挺狂状态,竟然开始反过来给自己添麻烦,真是自食其果啊。
但是以色列还没发现,自己那两张“杀手锏”正一点一点变得没用了。
先聊聊美国的撑腰,特朗普说要“把国防战略重心放回国内”,在他看来,中东也许就变成了个“麻烦区域”。
要是将来美国减少在中东的投入,以色列想靠的“保护伞”就得打点折扣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欧洲国家集体认可巴勒斯坦国,这就等于是给以色列在国际上疯狂行动的“合理性”撕开了一道裂缝。
在经济方面,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欧洲是它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技术合作对象,德国刚刚宣布限制武器出口,西班牙也取消了军售合同,要是再有更多国家跟着这么操作,以色列的高新技术产业肯定会受到影响。
这样一来,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也就没那么“灵光”了。
以色列用飞机和大炮砸平加沙的地表,倒是能搞定,但对哈马斯的地下隧道没办法彻底堵住,更别说灭掉巴勒斯坦人民心中那个建国的梦想。
2005年以色列退出加沙,哈马斯依然能弄出火箭弹;如今加沙满目疮痍,反抗的心弦只会越拉越紧。
要是真让以色列彻底占领加沙,就得派上几十万兵力长期扎根在那里,搞得像阿富汗那样陷入“治安战”的泥沼——这可不是以色列能消耗得起的事儿。
最让人震惊的是,以色列那“受害者”形象彻底倒塌了。以前国际上都说“以色列是个被阿拉伯国家包围的小国,得需要保护”,但如今谁都能看出,实际上以色列在中东可是个军事大国,而巴勒斯坦人的基本生存权益都难以保障,真是出人意料。
以色列迟早会懂得,靠武力和庇护撑起来的硬实力,或许能够维持一阵子,但撑不了一辈子。真正的出路不是“全面占领加沙”,而是回到谈判桌,承认巴勒斯坦的建国权利——这不是“让步”,而是对自己、对中东局势、对未来的负责唉。
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